close

大家好我是遇到困難的鳥嘴,今天來試著迎刃而解,本篇要來記錄再次改造之前的準備工作

IMAG4804

 

之前我也記錄了我的3D列印機的初始組裝過程,第一台用鋁擠光軸等等便宜零件,土炮了第一台列印機

IMAG4604

IMAG4609

IMAG4621

IMAG4646

雖然也印了一陣子,欣喜若狂,印了不少東西,可是我發現精度會漸漸跑掉,很快的...

各個幾何誤差溫度誤差等等已經到了我無法控制的情況...不過剛開始嘛~至少我學會了這東西要怎麼運行

IMAG4624

接下來我委託我的好朋友,請他在出差大陸的時候,幫我代購線軌回來

IMG_20200511_065726

大約用電腦抓過尺寸後,於是又是一陣欣喜若狂的土炮了一些零件,趕緊把它們安裝上去

IMAG4768

IMAG4803

結構怕太重,我還用壓克力來做,也是列印成功了,成品精度還不錯!!

IMG_20200511_070114

結果測試件印不到10個,驅動板似乎就不堪負荷了...畢竟線軌還是太重了,還沒印完小小的測試件,列印機已然當機...於是我對此消沉了好一陣子,直到朋友的鼓勵之後,我才想振作起來想把它搞好,這次我得發揮我機械長才來設計這台機器了,於是進入本篇的重點

 

如何改造3D列印機?

 

仔細分析我的結構,X軸使用35馬達,拖動最輕的噴頭模組沒有問題,可問題出在Z軸,雖然用兩根螺桿配42馬達驅動,可是實際使用起來,這一塊驅動板是無法驅動Z軸的,得使用兩塊!

於是我就來計算一下,我原始使用的42步進馬達規格如下:

image

 

套入我用excel來做的計算表格,單顆馬達要推動我的結構,得到負荷195% !?兩顆平均輸出97%??所以我的Z軸幾乎是以全馬力輸出運作的,難怪一下子就GG

image

可是如果這段輸出,變成"水平向"的輸出,便有線軌輔助支撐住結構重量,而馬達理論上只需輸出磨擦力即可

image

 

而且這個結構在我日後的升級近端頭與升級雙色等等,會遇到很大的阻礙,而且動橫樑的配置,在工具機業也是不大好的機械結構方案,所以...

IMAG4821

 

我依據國外網友許多的DIY影片,初步配置了core XY的結構

image

這個結構的優點:

1.橫樑(X軸)會由兩顆42馬達驅動,並且是"平移"的狀態移動的,那負荷自然會比"升降"的方式小許多,甚至我有可能可以直上近端頭模組了

2.Z軸改成升降的壓克力(或鋁)的工作平台,而不是合金鋼的線軌,自然而然Z軸的負荷理論上也會比較小了

3.箱形結構的配置,比之前的龍門結構會比較強壯穩定些,並且後續能夠增加的功能也有空間讓我增加

 

而這個結構還有些需要克服的問題

1.有些零件還是需要訂製,幸好我有認識的銑床加工廠朋友能夠幫忙

2.軟體部分可能還需要摸索,這種機型調機方式是否一樣我也是要測試

3.某些結構件還是需要再購入,例如惰輪、皮帶、鋁擠之類的

 

說得好像很有道理,不過目前都還在理論階段,後續再記錄改造過程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DIY 3D列印機
    全站熱搜

    鳥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